——記浙江瑞通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韓巨能
?
六、七年前,我與韓巨能在福建福州相識,那時他還在浙江溫州開辦公司,我在福州工作。之后,有時逢年過節或因工作他途經福建我們都會聚在一起,說說鄉話,拉拉家常。
當然,這期間我也曾借助溫州市川渝商會召開年會時,攜在閩的幾位老鄉專程從福州搭乘坐動車去過溫州一次,算是禮節性“回訪”了。
一晃又四年多時間過去了,溫州之行的印象還是那么深刻。當晚商會舉辦年會的盛況,川渝人的熱情,韓董和另一位鄉親陳衛東及其夫人們的周到細致接待,迄今記憶猶新。短短的兩天時間,他們不僅安排咱們乘加長大奔、住星級賓館、食時令海鮮、逛名勝古跡,而且還專門去了相距幾十公里之外的百島之縣——洞頭,領略了那里的閩南文化和海島風情。

百島之縣——洞頭
洞頭縣(現已改為區),由103個島嶼組成,猶如百顆明珠撒播在萬頃碧波之中,山明水秀,氣候宜人,島上風光旖旎迷人,是集絕壁奇礁、海上運動、漁鄉風情于一體的海濱旅游度假勝地。島上的居民,分布兩種語言體系,一種是溫州話,一種為閩南語。據說講閩南方言居民的祖先大多為明末清初由福建的泉州、晉江、惠安等地直接遷入的。
?

洞頭夜景
幾天前,因事我又去了一趟浙江杭州,打擾了韓董一次,當年接待過我們的陳先生也特地從溫州趕了過來。一天兩夜時間,我們與老鄉和朋友聚會烏鎮景區、品酒都市上海、歡樂錢塘西湖,再次體驗了家鄉人、老朋友的熱情與真誠。
韓董和陳先生均系四川巴中平昌縣人,稱得上地地道道的儒商。韓董畢業于四川大學,陳先生去溫州前為學校老師,應該說他們在沿海創業的成功,除了勤勞智慧外,當年接受的高等教育也是其走向成才之路的關鍵。
“回味當年的求學之路,真是酸甜苦辣樣樣具備。記得考上大學那年,鄉、村兩級政府十分重視,離開家鄉去省城報到那天,鄉上還專門為我在胸前佩帶了大紅花,安排一臺手扶式拖拉機送我去縣城坐長途客車。那個時候,一路上雖然塵土飛揚,但還是讓我這個第一次出遠門及家人風光了一陣子……”。韓董經常酒過三巡如是說。
韓董還說:“四年含辛茹苦,畢業時卻沒有趕上國家對大學生的統一分配政策。那時正是“孔雀東南飛”盛行時期,我也像千千萬萬個求職者一樣,到了國家確定的第一批經濟特區之一的福建省廈門市。如果把我這20多年創業打拼經歷劃分為三個階段的話,那么廈門就是我人生的第一站。這一站雖然沒有賺多少錢,但是非常關鍵,學會了做人做事,深知了世態炎涼,也有了小小的一筆原始積累,為后來到溫州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和人脈關系。”
計劃經濟時代,浙江溫州由于交通不便,人多地少,經濟十分不發達。改革開放之后,溫州人解放思想,窮則思變,敢為人先,率先帶頭致富,成為了全國民營企業的發源地。正是這一方富有活力、潛力和吸引力的沃土,讓韓董如虎添翼,辦起了企業,當上了老板。在那里,他不僅收獲了事業,而且還收獲了愛情。
韓董與妻子系自由戀愛,當年為討得溫柔賢惠的溫州媳婦,可以說沒少受周折,尤其是過岳父大人那一關。由于溫州處于沿海,區域優越、起步早、發展快,很多人家很早之前就收獲了第一桶金。相對內陸西南地區,一個剛剛走出學校大門不久的年青人,他們是不屑一顧的,更何況將自己心愛的女兒嫁給“又窮又遠”的外地人。
?

圖右為韓巨能 圖左為陳衛東
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韓董的死磨硬纏,軟硬兼施,特別是真情打動,最終岳父、岳母還是同意了這門親事,并風風光光舉辦了婚禮。現在,兩夫妻恩愛有加,兒子也十分出息,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在全國、省內舉行的多次少年乒乓球運動會上取得過優異成績。
有了家庭和小孩,韓董沒了后顧之憂,事業也進一步做大做強,業務遍及全國各地,還分別擔任了中國經濟貿易促進會和溫州市川渝商會副會長職務。目前,他在江蘇、廣東等建有三個自己的生產基地,照明燈具不僅照亮了國內,走向了國際,而且下潛7000米“蛟龍號”上也安裝使用了他的產品。
近年,為了拓寬市場,跨界發展和小孩的未來,韓董一家和公司又搬遷到了杭州,在西湖旁購買了住房,在杭州城區征得了土地,準備修建廠房和辦公大樓,“擼起袖子”再大干一場。
從廈門、溫州到杭州,從起步、發展到成就一番業績,20多年來韓董一步一個腳印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三級跳,宛如人生“三部曲”,一曲勝過一曲,曲曲扣人心弦,彰顯絢麗人生。執著的追求,不懈的努力,韓董一定會像無數巴蜀兒女一樣在經濟活躍的沿海地區綻放更多更鮮更大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