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海軍搖籃——馬尾船政 船政博物館內“船政足為海軍根基”題詞 馬尾系福州市五區之一,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系閩侯縣所轄的一個鎮,現在是集國家級開發區、保稅區、臺商投資區、科技園區、出口加工區、生態工業園區、國家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等特殊經濟功能于一體的產業聚集突出的外向型工業園區和創新型和諧區,是1985年國務院首批確定的全國14個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它是著名的僑鄉、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中國近代航空事業的發源地、中法海戰的古戰場。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 馬尾又稱馬江,處于閩江入海口,與臺灣僅一水之隔,自古以來就是福州母城的水上門戶,各地往來福州商船必經之地,是鴉片戰爭后,我國被迫開辟的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和廣州5個通商口岸之一。當時,各國的兵商船來福州都停泊于馬尾港。 馬尾港 馬尾能夠一朝成名,完全是因近代中國發生在馬尾的兩個事件。一是福州被辟為五口之一,洋人商船都選擇停泊在水域寬廣的馬江,稱這一帶水域為“羅星塔拋錨地”,便從此揚名國際。二是同治年間洋務運動,清廷擇地“水深土實”的馬尾興辦船政。 150多年前的馬尾造船廠 早在1866年左宗棠、沈葆楨在這里創辦福建船政,這是近代中國創辦的第一家專業機器造船廠,由此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建船廠、造兵艦、制飛機、辦學堂、引人才、派學童出洋留...
發布時間:
2023
-
05
-
29
瀏覽次數:412
總書記惦記的——鼓山鼓嶺 遠眺鼓山鼓嶺 鼓山位于福州市晉安區,閩江北岸,距離市中心約8公里,最高峰海拔925米,山上勝跡眾多,林壑幽美,引人入勝,從宋朝至今皆為游覽勝地,是福建省“十佳”風景區之一,2002年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鼓山大門牌坊 鼓山風景區以千年古剎涌泉寺為中心,東有回龍閣、靈源洞等20多景;西有洞壑數十景,其中以十八景尤著;南有羅漢臺、香爐峰等50多景;北有大頂峰、白云洞等45景。這些景點主要由花崗石經長期剝蝕、風化、崩塌、堆積而成,千姿百態,構成蔚為壯觀自然景觀。此外,還有多處歷代摩崖石刻。 千年古剎涌泉寺 鼓嶺是鼓山整個風景區組成部分之一,距福州約13公里,平均海拔800多米,有“小廬山”之稱。到了夏天,福州城里像火爐一樣,鼓嶺山上白天涼爽就像開了空調似的,晚上睡覺還要蓋被子,夏日氣溫最高不超過30°C,是福州避暑勝地。 位于三環路邊中國鼓嶺石碑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后,福州作為通商口岸開放,西方不少傳教士來到中國。1886年,一些在福州的外交人員、傳教士、商人發現了鼓嶺這一避暑勝地,從此以后,這個小小的山村便吸引了許多不耐福州酷暑的西方人士。 鼓宦路上鼓嶺避暑山莊牌坊 上...
發布時間:
2023
-
05
-
21
瀏覽次數:532
三坊七巷地圖 來福州這座城市工作、生活整整6年時間了,說長亦長,說短也短。她總的給人印象就是,除了夏季炎熱時間太長了一點難以忍耐之外,無論于城市的文化底蘊,潔凈的空氣環境,還是百姓的殷實生活,未來的發展建設,與國內同等城市相比恐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了。為了讓大家進一步了解福州,結合近幾年本人所見所聞及切身感受,借此機會推介一下這座具有2200多年歷史文化名城的景區亮點。 歷史文化名街——三坊七巷 福州轄有5區7縣,全市人口約700多萬,鼓樓區是福州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之一的“三坊七巷”就位于該區南北走向的白馬北路與八一七路之間。 南后街牌坊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于2008年啟動,當時全國共有200多條街區參評,最終是以“北京國子監街、山西平遙南大街、哈爾濱中央大街、蘇州平江路、黃山市屯溪老街、福州三坊七巷、青島八大關、山東青州昭德古街、海口騎樓老街、拉薩八廓街”等10處勝出。之后又舉辦過四屆評選,我省漳州古街、泉州市中山路、龍巖長汀店頭街、廈門中山路和泉州石獅市永寧鎮永寧老街等5處也先后入圍。 三坊七巷是福州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標志,是福州城市文脈所在,它形成于唐末,到明清時期發展到了鼎盛,...
發布時間:
2023
-
05
-
12
瀏覽次數:801
西湖公園大門福州西湖、左海兩個公園,位于榕城市區西北部二環路以內,無論于規模、歷史或所處地理位置都堪稱福建省會城市之最,是福州市民休閑、納涼、健身首選之地,也是外地客人了解歷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一個重要窗口。因為榕城最具代表性的西湖大酒店、西湖賓館、福建會堂和福建博物院等也都位于西湖、左海之畔。 左海公園大門福州是我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具有2200多年的歷史。西湖公園是福州迄今為止保留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園林,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被人們稱為“福建園林明珠”,名列國內36個西湖前茅。現占地面積42公頃,其中陸地面積12公頃,水域面積30公頃。 俯視西湖公園據史書記載,晉太康三年(公園282年),郡守嚴高筑子城時鑿西湖,引西北諸山之水注此以灌溉農田,因其地在晉代城垣之西,故稱西湖。后經五代時王審知和南宋趙汝愚等擴建,以后便成了游覽區。民國三年(1914年)福建巡按使許世英辟西湖為公園,當時面積僅3.6公頃。 西湖公園棧道解放后,西湖公園幾經擴大,集福州古典園林造園風格,利用自然山水形勝,并以鄉土樹種配置為主,講究詩情畫意,小中見大,使西湖景色愈加秀麗,遐邇聞名。在原有“西湖八景”基礎之上,又新增了紫薇廳、開化寺、詩廊、水榭亭廊、鑒湖亭、盆景園等10余處景點。 西湖公園游人如織歷代文人墨客對西湖美景贊嘆不已,經常聚此...
發布時間:
2023
-
04
-
06
瀏覽次數:878
鎮北堡 如果說沙坡頭魅力在于其自然景觀的雄渾與粗獷,那么鎮北堡的情趣則在于其人文景觀的厚重與神奇。鎮北堡地處賀蘭山東麓,距銀川市區30多公里,古名為鎮北口。明、清時期,為了防御賀蘭山以北各族入侵銀川城,在那里設置了軍事要塞,建造了兩座邊防城堡,城堡全部用黃土夯筑而成。 鎮北堡今天能夠聞名遐邇,不得不提到曾經發現、至今仍在經營影視城的著名作家張賢亮。張先生江蘇人,1955年高中畢業,自愿來到當時的甘肅省寧夏專區賀蘭縣工作,后因1957年發表了《大風歌》一詩被打成右派,直至1978年平反。之后擔任過寧夏文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職務,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說《靈與肉》、《邢老漢和狗的故事》等。1993年初,張賢亮下海創辦了華夏西部影視。如今的華夏影視城公司下屬的鎮北堡西部影視城已成為寧夏重要的人文景觀和旅游景點,被譽為“中華一絕”和“東方的好來塢”,成了很多中國著名影片的拍攝外景地。 30多年前,根據張賢亮小說《靈與肉》改編的《牧馬人》,在著名導演謝晉的率領下,最先在這里搭建了外景。此后,由張軍釗導演、張藝謀攝影的《一個和八個》,由陳凱歌導演、張藝謀攝影、何群擔任美術設計的《黃土地》以及由張藝謀導演、鞏俐主演的《紅高粱》,由滕文驥導演、葛優主演的《黃河謠》等,也紛紛搭屋造景,在這里先后拍攝。 迄今為止,鎮北堡已陸續拍攝過《黃河絕戀》、《大...
發布時間:
2023
-
02
-
08
瀏覽次數: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