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涼山之行 3月17日下午,結束在涼山3天的采訪,“161”工程攀西采訪組離開西昌,沿著安寧河直奔下一個采訪點——攀枝花市米易縣。幾天來,采訪組的全體同志風餐露宿、星夜兼程,先后對涼山支隊5個大隊基層單位進行了采訪,并在第一時間將新聞稿件通過《四川消防內(外)網》向外發布,初步完成攀西采訪涼山之行的任務。問及參加采訪的每一位記者和通訊員,他們說得最多的兩個字是“感動”。 為感動而采訪 在3天的采訪行動中,采訪組白天跋山涉水,晚上秉燭夜作,工作沒有絲毫懈怠,平均每天行車5個多小時,累計行程1100余公里,相繼對甘洛、越西、喜德、冕寧、西昌的5個大隊和1個中隊進行了采訪。白天,采訪組成員通過座談、專訪等形式與單位官兵親切交談,了解他們的工作點滴,走進他們的內心深處,經常一聊就是幾個小時,被他們的事跡感動不已;晚上,采訪組的記者和通訊員們在各自房間,對當天的采訪活動仔細整理、認真組稿。即使工作到深夜,只休息5、6個小時,每位成員也從不言倦,干勁十足。懷著一種驚喜和感動的心情繼續工作 ,對即將發布的稿件一再斟酌和推敲,力爭將受訪單位工作亮點、感人事跡通過自己的 筆端傳遞給全省廣大官兵。 因采訪而感動 &...
發布時間:
2018
-
04
-
02
瀏覽次數:190
有一份癡情叫執著(下)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2003年8月,支隊黨委決定任命古德琴為西昌市公安消防大隊代理政治教導員,因工作出色,成績突出,一年后被取“代”任政治教導員。然而古德琴并沒有為此感到高興,她認為這是組織的信任,職務提升了,更重要的是一種責任,只有以實際行動干好工作,帶好隊伍,干出一流的工作業績來,才對得起組織和各級首長。 “群眾的事就是我自己的事”。這是古德琴對各項工作的態度。2004年11月,川興鎮一位姓陳的老大爺找到古德琴,反映他管理的百年老屋陳家大院存有火災隱患,請古德琴幫忙解決。第二天,古德琴就來到陳家大院,發現該大院存在電器線路老化、耐火等級低等火災隱患。古德琴立即幫助陳大爺制定了整改措施,組織大院所有住戶召開整改協調會,并找到文物管理部門幫助解決。在古德琴的熱情幫助下,這起直接威脅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火災隱患很快得到消除。 “只要干好工作,我就是再苦再累都值”。這是這位“紅門警花”的精神動力。2004年7月,裕隆鄉一偏遠小山村民房發生火災,為及時調查火災原因,古德琴帶領大隊參謀步行近3個小時到達火災現場,手臂、小腿等多處被荊棘劃破,鮮血直流…… 這樣的事太多太多,無法一一言及。...
發布時間:
2018
-
03
-
30
瀏覽次數:190
有一份癡情叫執著(上) “我這輩子注定再也不會有其它事業,既然選擇了消防,就應該認真地去干好這份工作,要對得起自己和自己所選擇的這個職業。一個人重在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多換一個位子、多換一種角度去思考問題,也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涼山州消防支隊一間簡陋的辦公室,西昌市消防大隊彝族女警官古德琴教導員非常認真地對我們說。“其實我也沒什么可采訪的,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一些本職工作,而且還有很多工作做得不夠好,不到位,離上級和領導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比我優秀的同志還很多”。古德琴教導員在學習是的,古德琴同志的確很平凡,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沒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經歷,只不過是涼山州消防支隊第一位普通的“紅門警花”。從司令部秘書、大隊參謀,到代理教導員、教導員,她都是一步一個腳印,真實地走過,與其他戰友似乎也沒什么兩樣。1992年7月,古德琴從涼山州農業專科學校畢業后,帶著對軍人的崇拜和對綠色警營的向往,義無返顧地踏入了消防部隊的大門。在支隊司令部,她從事內勤和火災統計上報工作,一干就是8年。“內勤工作累死人”,古德琴說,此話一點不假,在大學念書時,她壓根兒就沒想到部隊還有這么多的具體事情要去做。司令部是消防部隊基層支隊首腦部門,而司令部內勤則是貫徹執行首腦機關上行下達有關請示匯報命令指示的神經中樞,直接對首長負責。要干好這項工作,自身修養、素質、能力必須過硬,...
發布時間:
2018
-
03
-
26
瀏覽次數:152
一名退休老兵的消防情結 72歲的王興鵬老人曾經是冕寧縣公安局消防科科長,是縣級消防部門實行現役體制以來第一任“消防城防司令”。這位1992年就已退休,幾年前就移交地方民政部門管理的消防軍退干部,與消防有著一種難以割舍的情結。每逢過年過節和新生干部到隊,他都要請大隊的同志到家聚聚,親自下廚烹調幾道拿手菜,聊聊家常談談心,介紹冕寧消防的過去。一旦城區某處發生火災,只要他知道了,他都會小跑趕到火災現場,幫助隊員鋪設水帶、掌水槍,維持秩序、疏散群眾,13年來從未間斷。當年公安部“解困工程”修建的冕寧消防大隊營房 3月23日上午,“161”工程攀西采訪組到達位于涼山州北部的冕寧縣,在與大隊人員交流后,慕名訪見了精神矍鑠、身板硬朗,穿著舊軍裝的王興鵬老人,并與他進行了面對面的交談。 與消防的“不了情” 1961年,曾經在濟南軍區“空六軍”服役7年的王興鵬,轉業后穿上了警服當了公安。1983年轉現后,他被分配到冕寧縣公安局消防科,一干就是八、九年。這期間,他不僅見證了冕寧消防工作逐漸發展的過程,而且與大隊三任班子的10多名干部結下了深厚的友情,大家都親切叫他“老王”。 ...
發布時間:
2018
-
03
-
23
瀏覽次數:113
文明花開螺髻山 3月26日下午,攀西采訪組自西昌出發前往涼山州普格縣。普格不僅是中國彝族火把節的發祥地,而且境內還有以景色迷人的黑龍潭、珍珠湖而聞名的螺髻山,位于螺髻山下的消防大隊既是該縣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范單位”,又是該縣的“文明單位”。消防 灑水兩用車 在前往普格縣的途中,時常能在一些山坡的顯要位置看到一兩塊用水泥堆砌的牌匾,上面用紅色顏料醒目地書寫著“消防安全,人人有責”、“預防為主,警鐘長鳴”等宣傳標語,在沿途道路兩旁的一些民房墻壁上粉刷這樣的標語更是比比皆是,落款均為普格縣人民政府。 民族地區的一個縣級政府除了重視消防宣傳,對消防的關心和投入情況又是如何呢?帶著這個問題,采訪組對普格縣消防大隊的干部進行了訪談。普格大隊營區 在占地472平方米的縣消防大隊營房內,“161”工程攀西采訪組見到了大隊3名年輕精干的干部。1994年從地方院校入伍,在普格工作快5年的張正海副大隊長告訴我們:“普格縣城只有一條主要街道,縣城面積只有1.5平方公里,城區人口不足1萬,境內只有一個大型企業豪吉集團,另外還有度假休閑場所溫泉山莊和正在開發的螺髻山。全縣的財政收入...
發布時間:
2018
-
03
-
22
瀏覽次數: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