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真情感動“上帝” 李云昌是涼山州喜德縣消防大隊大隊長,與“161”工程攀西采訪組在甘洛縣和越西縣采訪的徐開軍、龍朝鳳大隊長不同,這是一位性格剛烈,說話從不轉彎抹角的基層大隊主官。 3月16日上午,在離開越西趕赴喜德的路上,我們就從同行人口中聽到了一些有關他的故事,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數他為了爭取大隊基建經費竟與一縣之長拍桌叫板,繼而感動縣長,握手言和的事。涼山支隊政委石小平(左1)、副支隊長鄧華清(左2)在喜德縣委、政府、公安局領導和李云昌大隊長(左3)陪同下視察消防部隊工作 李云昌是樂山市沐川縣人,1985年10月入伍,先后擔任過戰士、司務長、參謀、代理副大隊長、大隊長等職。1996年12月,他主動請纓來到海拔1800米的喜德縣工作,一干就是8年多,至今已經連續6年沒有探親休假。 他從1998年開始主持大隊全面工作,為了改變大隊沒有自己的辦公室,幾個人擠在縣公安局一個房間辦公的現狀,他先后多次找縣委、政府匯報,爭取改善辦公條件,但都因為多種原因未能實現。 2001年,公安部消防局對貧困地區啟動“解困工程”...
發布時間:
2018
-
03
-
21
瀏覽次數:338
一個自愿留守艱苦地區的老兵 創新是一種財富,奉獻是一種快樂。 ——摘自龍朝鳳日記 現任涼山州越西縣消防大隊大隊長的龍朝鳳,是一位有著強烈事業心、責任感、精明能干、待人熱情、樸實厚道、愛動腦筋、敢想敢說、敢為人先的少校消防警官。入伍24年來,龍朝鳳同志先后當過戰斗員、班長、司務長、中隊長、指導員、大隊參謀。1999年8月,作為省消防總隊選派赴甘孜、阿壩、涼山州掛職鍛煉的優秀干部之一。當年,他毅然告別內地自貢鹽都相對優越的工作條件,舒適的生活環境和自己十分疼愛的妻子、女兒及親人,來到了條件相對艱苦的涼山州越西縣。2001年底,掛職鍛煉期滿后,隨他一同進“三州”的其他掛職鍛煉干部陸續返回了內地,但他卻憑著對民族地區消防事業的無限熱愛及眷戀,憑著一種莫名其妙的沖動和倔勁,主動向支隊、總隊黨委書面申請繼續留在民族地區,他是全省消防部隊截至目前唯一一位至今沒有回原單位,且干出了一番被廣大官兵認可火紅業績的人。 受命于危難之際 2001年底,按省消防總隊規定,內派“三州”掛職干部鍛煉期滿,應回原單位。恰好這年,...
發布時間:
2018
-
03
-
20
瀏覽次數:151
女指導員和她的19個新兵 10年前,四川消防部隊支隊級單位有女干部的并不多見,基層中隊有女干部的更是罕見。然而,令涼山州消防支隊今年19個新兵感到榮幸和意外的是,在集訓隊里,有一位年輕漂亮、和藹可親的兼職女指導員。她,就是該支隊政治處干事——李娟。李娟在向群眾發放消防宣傳資料 可能熟悉李娟的人并不很多,她個子高挑,略顯清瘦,頭上扎著一個俏皮的馬尾巴。2002年6月,李娟從四川省人民警察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后,來到了四川消防部隊。同時,她也是消防人的后代,父親為讓女兒接受鍛煉,堅持讓她到條件相對艱苦的“三州”地區,于是,李娟便成了涼山支隊一名女警官,并一直在政治處工作。今年2月初,根據支隊黨委安排,李娟干事兼任新兵第二階段集訓隊指導員。這對李娟來說,既是一次鍛煉的機會,同時也是一次挑戰,可她還是二話沒說,愉快地接受了任務。 走進李娟 見到李娟時,她正在訓練場上組織即將下隊的19名新兵交心談心。19名新兵盤腿團團圍坐在李娟指導員周圍,對于李娟來說,真還有些“眾星捧月”的感覺。他們談論的話題是,每人談一談新兵第二階段集訓期間40天來的酸甜苦辣。“緊張而難忘的新訓生活,還有幾天就要結束了,我想借此機會...
發布時間:
2018
-
03
-
16
瀏覽次數:159
30萬“魔變”100萬 基層部隊《兩個標準》建設是“161”工程提出的六個“著力點”之一。在甘洛采訪時,筆者感受最深的就是甘洛縣消防大隊大隊長徐開軍走活了公安部、總隊“解困工程”這盤棋,用上級劃撥的30萬元解困資金,“套”出了政府對消防大隊營房設施設備建設70萬元的投入。這與我省一些地方將僅有的20萬元解困專款就只辦了20萬元的事情,未能實現“拋磚引玉”的初衷,呈現出多大的差距啊。“解困工程”修建的消防大隊營房 甘洛縣屬于國貧縣,全縣人口18萬,70%為彝族。公安部“解困工程”實施后,大隊長徐開軍緊緊抓住這個機遇,通過三番五次給縣委、政府主要領導匯報,得到了縣上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支持。政府劃撥土地4.3畝,修建了政府專職消防隊營房,去年為配套新營區營房建成的使用,根據“161”工程提出的基層部隊建設標準,大隊又積極向政府報告,政府先后撥付專項經費70萬元,購買了1臺東風水罐消防車,為消防大隊和政府專職消防隊購買了辦公桌、電腦、攝像機、乒乓球桌、籃球架和單雙杠等設備。目前,雖然營房款尚欠10萬元,但政府已經答應短期內支付了結。上街開展消防安全宣傳 徐大隊長以“解困工程”為契機,不僅修了房子、買了車子,建起了政府專職消防隊,使甘洛的...
發布時間:
2018
-
03
-
15
瀏覽次數:213
夜宿甘洛 3月14日下午,攀西采訪組結束第一天采訪,為了趕在第二天把稿件發出去,向全省官兵介紹邊遠地區基層大隊貫徹落實“161”工程的成果,當晚全體記者留宿此次采訪大涼山第一站的甘洛縣物資賓館,并帶著一種深深的感動連夜組稿撰文。物資賓館 甘洛縣是涼山州民族聚居地,共有漢、彝、藏等12個民族,全縣人口18萬,其中70%為彝族。走在縣城唯一的一條主街道上,就能感受到干熱的風習習吹來,聽生活在這里15年的徐開軍大隊長介紹,這里平均氣溫20度,一年四季都有風。有句民諺:“普格的太陽甘洛的風,昭覺下雨像過冬”,前一句形象的說明了甘洛的氣候情況。物資賓館夜景 在物資賓館四樓,聽著窗外呼呼的風聲,我們對一天來的采訪活動進行整理,力爭第二天一早在《四川消防內(外)網》首次同時推出攀西采訪系列報道。為了真實反映樂山金口河區、涼山州甘洛縣兩地政府對消防基礎設施、裝備建設投入情況,并確保稿件質量,川報記者和我們都分別忙碌著,站在不同的角度對兩個單位抓“161”工程情況進行采編。15日凌晨2點,宜賓支隊盧文春和我完成了3個初稿,反復推敲總覺得有許多不滿意的地方,躺在床上苦思冥想,不覺沉沉睡去。 ...
發布時間:
2018
-
03
-
14
瀏覽次數:170